黄河流域高质量保护与治理的路径思考-米乐app官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大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高质量保护与治理,应在凝聚黄河文化核心价值、市场引导和政府引导双轮驱动、创新治理协同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凝聚黄河文化核心价值。沿黄轴线“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安阳—濮阳”,探寻文化遗址、历史遗迹、名人轶事、节庆艺术、乡俗民约等,将起源性与延续性、开放性与包容性、正统性与典型性等凝聚于黄河文化核心当中,将中华文明浓缩为寻根问祖、习武学礼等,高度连接立国之本——“农”,打造“中原农耕文明”生态旅游观光地带,传承农耕文化,使其成为中部崛起、河南出彩的名片。
政府引导和市场引导双轮驱动。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国家实行有利于节水、节能、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政策,鼓励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创新跨区域黄河治理协同机制,增强信息互通共享。健全黄河治理法规完善机制,尽快将《土地管理法》《防洪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办法》等部门法规、地方条例与《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等中长期规划进行有机衔接。建立信息共享共建机制,通过数据库将相关部门紧密联系,共享共建综合利用信息。建立预警机制,将河长制湖长制组织体系有效嵌入跨区域管理协调组织体系中,加强流域内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防治、联合执法,对不符合规定的滩区利用行为进行及时风险预警,防止“四乱”也避免定性不清、劳民伤财。
建立重大问题专项研究机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跨区跨部门协调难度较大,很多机制创新需要探索,对于一些重大、应急、民生的大问题,需要有专业人士、专业团队进行研究,有关部门要给予配套支持。
建立基于智慧网络的多维度河道传感水文水质监测系统,增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科技支持。联合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及其黄河流域水文环保监测站点等技术单位,建立基于智慧网络的多维度河道传感水文水质监测系统,对生态环境脆弱河段水质实施动态监测,为相关职能部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顶层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游以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为主,防范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禁止在黄河上游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从事采矿、采砂、渔猎等活动;中游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要注重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对于滩区,则制定滩区防洪安全标准、划定生态生产生活用地。黄河滩区是中下游地区特有的地形地貌,流域面积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46%,这些地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作用重大。相关职能部门应结合黄河水文特征、流域资源禀赋以及黄河综合治理利用等情况,制定滩区防洪安全标准,测算出滩区复耕土地受灾概率,并尽快划定黄河生态保护用地、沿黄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群众生活用地范围,明晰各种用地权属关系。此外,还应探索建立跨区域滩区复耕土地综合利用先行试验区。有关部门应协同联动,并结合当地滩区复耕土地实际利用情况,初步划定综合利用示范区,先行探索黄河滩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升级、高端农业、乡村产业、乡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对未来黄河中下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实现提供地方经验。
(作者系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河南农科院博士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推荐视频
-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丨东岳老杨脱贫记
- 第九届“博博会”落幕
- 千里援琼 同心战“疫”
相关新闻
客户端下载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