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联共创平台——破解医疗行业科研创新成果转化难题-米乐app官方
8月31日,由河南省健康中原服务保障中心牵头组织的以“科技创新 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媒体探访团走进驼人集团,就产学研创新成果转化难题展开深入了解和采访。
“产学研”痛点,临床创新成果转化难
临床创新成果转化为什么这么难呢?
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是一个技术和经济活动相互结合的复杂过程单就专利申请这一步后,就有很多关要闯。
“这些关我们概括称为‘五座大山’。”驼人集团创始人、总裁兼党委书记王国胜打了个形象比喻,“分别是研发、注册、招标、医保、进院。”
也就是说,一个临床创新,从想法到专利市场化,不仅要在相关系统性法律框架内进行,还需要医务人员、医院、企业、研究机构、资本、市场密切合作,是一个反反复复,螺旋式上升的撮合过程。
搭建平台,让更多医生的经验产生价值
近年来,全国已形成了良好的创新转化氛围,具体到医疗卫生领域,随着医疗专利数量快速增长,医院转化需求越来越大。
但是现实却不尽如人意。医院的创新成果转化与临床应用之间,还有法律保障、专利保护和产业对接等难题,而且对接企业困难重重,创新转化服务机构小、散、弱,服务能力不匹配等。
驼人集团在多年的产学研探索中,也发现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整体项目转化率低,创新项目数量和转化项目数量不成正比。究其原因,任何一家企业或组织的转化能力都是有限的,整体配套资源不足。
就在整个行业面对“产学研”的困惑时,作为整个医药卫生行业、健康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医药技术创新,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医药创新和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支持组建产业联盟或联合体。
“集合力,搭建一个医疗器械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提高创新项目的转化率。”王国胜找到了产学研新的发力点,“目前我们在做的‘众联共创平台’,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吸纳医院、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加入,使医疗机构优秀创新项目与生产企业创新需求建立快速的连接,促进项目转化,服务于临床。”
在王国胜的规划中,医疗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作为创新成果的“供方”,通过这个平台,与医械生产企业、医械上游企业等需方产生无缝对接,双方都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专利转化道路上少走弯路,同时,从整体层面上,可以更好地用医学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国家。
实战探索,产学研活动走进31个省份和地区
客观地说,组建一个面向全国,跨区域的医疗器械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并非易事。
没有金钢钻,难揽瓷器活。
驼人集团迈出这一步,凭的是14年产学研实战探索积累。自2008年,驼人集团率先在医疗卫生行业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探索,通过开展“产学研走进科室”、“产学研走进省市”、“以省为单位收集创新项目比赛”及搭建产学研创新项目面对面沟通等活动,与全国的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高校等展开合作。
以护理、麻醉、介入等主题的产学研活动为例,截止到2022年,已连续举办九年全国产学研会议,走进31个省份和地区,收集项目24000余项。其中,走进各大医院举办产学研沙龙活动500余场。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协助专利申请2000余项,协助临床制作产学研样品3000余项,产学研专利项目合作240余项,如多功能喉罩、输液连接管等。整体上,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8.3亿元。
在河南,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展产学研活动200余场,累计转化创新产品30余项,如一次性使用管型吻合器及附件、一次性使用胆道引流管、一次性使用鼻腔冲洗装置、一次性使用引流袋(防逆流)等明星产品。
可以说,这些产学研活动的开展,不仅大大激发了医护人员的创新意识、专利意识,促进其思考提高临床诊疗质量的方法,为医务人员专利成果搭建转化平台,提高了国产医疗器械研发能力。
正是因此,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正式批准设立“驼人医疗器械科技创新奖”。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始终认为,一个企业,当资产上亿时,就是国家的,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更多的应该是如何造福社会。”王国胜感慨地说,“驼人集团是在党和政府的关心、爱护下成长起来的,也一定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河南省卫生健康委 王鹏飞供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客户端下载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