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老城区:牢记嘱托勇争先 千年古城焕新彩-米乐app官方
从洛邑古城迅速崛起,到天心文化产业园崭露头角,再到天堂明堂、应天门等连点成线,古都科技智慧岛创新社区(南区)、青年创业大厦等一批业态丰富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也应势发展,凝望之间,老城区正不断释放出青春活力。
近年来,洛阳市老城区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锚定“两个确保”、再造发展优势,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文旅融合显特色 沉浸体验出新彩
老城区秉持“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理念,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兴业,依托自身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聚焦“文旅文创成支柱”,抢抓发展新风口,丰富沉浸式业态,打造拉动文旅消费新引擎,成功协办央视戏曲春晚、中秋晚会,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河南省文化先进区”“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第一批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区”等金字招牌彰显赋能出彩的“老城文化”。
“梦里隋唐,尽在洛邑。”洛邑古城自2017年开园以来,“古都夜八点”“古都新生活”“老字号嘉年华”等活动精彩纷呈,首日游客量即突破3万人次,2019年游客突破500万人次,目前园区总接待游客已突破2000万人次,成为全国知名文旅品牌、崭新亮丽的洛阳城市名片。在洛邑古城实地取景拍摄的《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节目一经播出,就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借助节目风口,洛邑古城适时推出唐风市集夜游,以及全息投影秀、夜间手彩杂耍等丰富多样的夜间观赏和游览项目,多媒体、多维度展示传统文化。注重增加游客沉浸式体验,全国首家沉浸式文旅综合体验馆梦唐阁以角色扮演游戏为蓝本,以“剧本娱乐”为骨架,多元化展现传统文化和盛唐风情;《风起洛阳》则是河南首家景区 线下影视展示的文旅项目,通过在洛邑古城景区实景复制影视元素,展现恢弘盛景,给游客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沉浸感”“代入感”。
老城区以洛阳市被列入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为契机,大力发展“互联网 旅游”,通过发布老城区文旅宣传手册、手绘地图和开展“玩转洛阳·畅游老城——跟着地图游老城”文旅打卡活动,整合全域“吃、喝、玩、游、购、娱”业态,将应天门、明堂天堂、洛邑古城、丽景门、天心文化产业园、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等文旅资源串珠成链,精心设计适合不同游客“口味”的打卡线路,持续用新理念、新模式讲好老城故事,让“古今辉映、诗和远方”触手可及,让四海宾朋在玩转洛阳、畅游老城的过程中触摸历史记忆、延续文化根脉。2021年以来,老城区共接待游客156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0.6亿元,洛阳古城特色文化街区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首批河南省示范步行街”,洛邑古城、天心文化产业园被评为“河南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打好“国花牡丹”牌 “卉”制蓝图添新彩
老城区是洛阳市区牡丹最集中的种植和观赏区,也是洛阳市重要的牡丹产业聚集区。近年来,老城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省、市促进牡丹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传统牡丹种植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辖区内牡丹种植面积4000余亩,年产牡丹盆花40万盆,每年为花农增收3200余万元。
老城区在传统种植业上高位“嫁接”,不断加大牡丹深加工产品和牡丹文化产品的科研开发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牡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牡丹系列产品年产值超亿元,初步形成集牡丹种植及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已开发牡丹化妆品、牡丹干花、牡丹枕等10余类深加工产品,牡丹刺绣、牡丹玉石、牡丹剪纸等衍生文创产品百花齐放,牡丹饼、牡丹瓷、牡丹三彩釉画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去年国庆节前,洛阳市首个水幕电影《三生三世牡丹情》亮相老城区洛邑古城,黑科技将水幕与炫彩光影融合,富贵典雅的牡丹花将“万国来朝的大唐盛世”“青春革命的热血”“新时代洛阳老城的时光密码和人间烟火”有机串联,生动地展现老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老城区首届牡丹产业发展论坛上,国内顶尖牡丹产业专家和企业家畅所欲言,为牡丹产业找准未来发展新方向,“卉”就提质新蓝图。老城区将聚焦打造百亿级牡丹产业集群目标,围绕建设邙山特色牡丹产业带,打造牡丹产业社区,推动牡丹种植、观赏、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提升;加快推进洛阳牡丹交易集散中心、牡丹无土栽培项目,带动前李、徐村等牡丹大田种植,扩大催花牡丹、牡丹鲜切花市场规模,为持续叫响“洛阳牡丹甲天下”品牌贡献力量。
抢抓产业新风口 科技驱动赋新彩
高端运梁车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智能工业电炉助力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大功率充电设备抢抓新能源产业风口,研发电子雷管芯片模组打造行业排头兵……越来越多的“老城造”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1年以来,老城区聚焦高质量建设环境优美、文化繁荣、产业兴盛、和谐文明的现代化老城,依托“4 3”产业平台,即高新技术、文旅文创、牡丹、商贸物流四大产业社区和青创、文旅文创、建筑业三大总部大厦,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园区,谱写“项目为王”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老城区围绕“让更多年轻人青睐”工作思路,科学配置要素,制定优惠政策,做强城市功能,发挥文化优势,不断提升城市与青年的契合度,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老城创业创新。已启动的青年创业大厦项目,总投资2.9亿元,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首批进驻企业30家,可提供就业岗位约1000个,预计年营业收入可达6亿元,年利税达9000万元。
楼宇经济是老城区实现创新发展的又一平台。老城区把楼宇经济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加快推进文创大厦、建筑业大厦的建设运营,加大国内外知名企业引进力度,引入社会上拥有口碑和市场的品牌,实现楼宇专业化、特色化、产业集群化,推进楼宇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做精,打造企业得发展、居民得就业、环境得改善的新局面。
在洛阳前五期“三个一批”签约仪式上,老城区成功签约重大项目6个,总投资36.5亿元,涵盖新能源、工业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2022年3月18日,老城区与深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举行线上签约仪式,从2月18日初次对接,老城区先后3次赴上海与深兰科技洽谈合作,仅用20多天,成功与深兰科技进行签约,目前该项目已入驻古都科技智慧岛创新社区(南区),创造了“老城速度”。
城市提质齐发力 普惠民生焕新彩
望朝岭立交、翠云峰立交投入使用,王城大道快速路、洛吉快速路、瀍涧大道、邙岭大道建成通车,中州路、九都路沿线街景整治改造高标准完成,洛孟路亮化提升、金谷北路精雕细琢,瀍河治理主体工程、中州渠渠道治理等项目相继完工,葛家岭、庄王山安置房建成交付……从城市光鲜亮丽的“面子”,到广大居民整洁舒适的“里子”,如今的老城区,正展现出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
2021年以来,老城区落实城市提质“351”工作举措,全方位提升城市承载力、亲和力、感召力,推动城市建设从“打基础”向“强功能”转变,建设宜居宜业城市。祥瑞鑫城、史家沟、苗南等3个项目6366套安置房交付使用;春都路提升改造完工,嘉豫门大街高架、苏井线等建成通车;56个老旧小区、4条背街小巷改造“有里有面”;建成换热站3座,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4700余户群众过上“暖冬”;pm2.5、pm10双下降,东陡沟公园一期靓姿初现,翠云峰立交至望朝岭连接线两侧、王城大道北段两侧绿化等工程完工,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8%,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提升。
步入新建成开放的隋唐大运河国家历史文化公园,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是周边居民群众健身休闲的好去处。站在翠云峰极目远眺,瀍河碧波荡漾,两岸游园绿意盎然,优美的生态环境令人心旷神怡。老城区坚持从城市“保护与发展”角度出发,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重新梳理整合城市空间,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丰富内容供给、盘活既有资源,推进城区高质量建设、高颜值改造,激发传统城区新活力。
东南隅街道23条街巷按照智慧街巷标准完成改造,其中,结合乐养居项目,在大中街打造“名医巷”,为辖区群众提供丰富的康养服务;依托辖区豫剧团资源,在文化街精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实现“居民点单,志愿者接单,数字服务亮单”。东北隅街道莲花寺片区持续发挥红色物业引领作用,构建“社区党委-红色物业党支部-楼院长-楼栋长-党员中心户”五级治理体系,高标准打造富有“烟火味、人情味、市井味”的幸福新家园。在老城,15分钟“阅读圈”“健身圈”“就医圈”“养老圈”已成为群众家门口的福利。
击鼓催征启新程,乘势而上逐梦行。洛阳市老城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好成效推进高质量发展。(洛阳市老城区委宣传部 张悦丽供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客户端下载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