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共濮阳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余广庆——
稳健巩固脱贫成果 长远谋划乡村振兴-米乐app官方
濮阳市地处河南省东北部,现有638个脱贫村、31.6万脱贫人口,濮范台三个脱贫县有22.8万脱贫人口,占全市的72.2%,目前全市8991户29790人纳入脱贫情况监测。
近年来,濮阳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在促进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分别取得了哪些成效?
中共濮阳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余广庆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贫困地区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二是产业扶贫成效明显,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带动引导创业就业,脱贫群众收入持续增长;三是防返贫监测和帮扶不断加强,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实现了“一人不返贫,无人新致贫”目标;四是党员干部驻村帮扶常态化,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干群关系鱼水情深,基层治理水平全面提高。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濮阳市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余广庆认为,从总体形势上看,濮阳市绝对贫困问题已经得到整体解决,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还比较艰巨。
就巩固脱贫基础而言,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依然在黄河滩区。黄河流经濮阳市168公里,受特殊地理因素影响,沿黄3县(濮阳县、范县、台前县)的滩区不能建设大的产业项目,加之过去贫困程度比较深,虽说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但是整体发展的水平还是相对比较低,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抗风险的能力都还比较弱。
就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而言,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依然在因病因残等困难群体的防返贫上。濮阳市有脱贫人口31.6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8%,其中,因病因残的占到57%。另外,监测对象有29790人,其中,因病因残的占到76%,享受政府兜底政策的有13843人,占到47%。“我们的防返贫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有一些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和特殊困难群体返贫致贫风险也比较高。”他说,部分脱贫户还存在“精神贫困”层面的“等靠要”思想,内生发展动力不足。这些都是需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的问题。
就稳定群众收入而言,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依然是群众持续增收问题。“受新冠肺炎疫情因素的影响,群众外出务工的减少了,就近就地务工的多了。据有关数据统计,全市脱贫劳动力就近就业的占到55%,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选择在本地就业。”余广庆介绍。濮阳属于欠发达地区,不管是岗位机会、就业渠道,还是务工收入,都不如发达地区,群众收入相对减少,而且不稳定,有可能出现返贫现象。因此,不能有丝毫懈怠,要始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采取务实措施,持续有力推进,像打脱贫攻坚战一样,扎实做好脱贫成果巩固工作。
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今年以来濮阳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成效?
余广庆介绍,濮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下足“绣花”功夫,扎实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坚守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以上率下,率先垂范;坚持四个带头,市委常委、市级领导、市直单位和县乡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每名市级领导干部联系1个重点乡(镇)、1个村,分包2个脱贫户,市、县单位定点帮扶1个村,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二是抓好项目建设。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从项目切入、以项目带动、用项目支撑,建好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目前,入库项目1334个,总投资28.1亿元,通过项目建设带动2.3万户脱贫群众,户均年增收2800余元。
三是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谋划建设“沿黄水产畜牧养殖带”“中部特色种植带”“北部优质林果带”三大产业带,发展壮大了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优质粮食种植、优质果蔬种植、食用菌种植、服装加工等六大特色产业。投入衔接资金5.4亿元,实施濮阳县白玉菇、范县蔬菜加工、台前县羽绒等163个产业项目,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四是狠抓就业帮扶。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抓手,开展“春风行动”“就业帮扶周”等行动,帮助脱贫劳动力培训技能、外出务工。截至目前,1.6万多名脱贫劳动力获得职业能力证书,持证率达到19%以上,居全省前列;全市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10.8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五是凝聚工作合力。扎实开展“党员主题帮扶日”活动,全市4万多名帮扶干部、2983名驻村干部开展精准帮扶工作。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全市207家民营企业参与347个行政村联建帮扶,参与365个村企合作项目建设,捐款捐物800余万元,帮助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致富增收。
六是建强支部堡垒。高质量开展“五星”支部创建,推动“三星”支部成片、“四星”支部增加、“五星”支部不断涌现。深化“导师帮带制”试点,跟踪培养百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集中培训优秀乡(镇)党政正职,着力提升其履职能力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能力。深化拓展“党建 先锋贷”,对6万余名农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等先进分子集中授信60亿元,截至目前已经发放贷款5.36亿元,有效破解了农村发展产业融资不畅难题,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下一步,濮阳市将如何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
余广庆表示,濮阳市将以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按照“守底线、固成果、促衔接”的工作思路,坚定不移抓好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具体就是要做到“12321”,即:夯实一个责任。进一步夯实县乡主体责任、行业部门责任、驻村帮扶责任、帮扶责任人的责任等,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确保每个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有人帮,有人问。做到两个聚焦。聚焦行业部门的政策落实,特别是抓好教育、卫健、医保、住建部门的“三保障”政策落实,9月底前实现问题“动态清零”。聚焦兜底保障,完善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措施,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救尽救。突出三个关键。要抓好防返贫监测帮扶,强化“双及时”“双针对”,即监测对象纳入要及时,帮扶要及时,精准帮扶有针对性,风险消除有针对性。要大力发展产业,重点发展优质瓜菜、水产养殖、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提高脱贫群众参与度和受益率。要助力就业增收,充分发挥348个帮扶车间和238个帮带企业作用,适时合理开发一批乡村公益性岗位,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建强两支队伍。建强驻村工作队,强化驻村帮扶作用,加强驻村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严格落实好“五天四夜”工作制,推动驻村干部沉在村里、干在一线,带领强村富民。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大力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建强农村基层组织,推动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积极吸纳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等“后备军”,充实村“两委”乡村振兴力量,提高基层组织治理能力。健全一个机制。将脱贫攻坚战期间的责任机制、工作推进机制、好的做法等运用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当中,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同时,对现有帮扶政策适当调整优化,进一步提高扶贫产业的可持续性,增强产业的特色优势,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和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未来,濮阳市将如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余广庆表示,乡村振兴的关键既在乡村,也在于城镇化的力度,濮阳市乡村振兴要有适合濮阳实际的“方法论”。具体方向为:一方面,立足农村现有的扶贫车间等初级阶段平台,鼓励脱贫群众学习本领创新创业。通过培训引领一批有潜力的带头人,在有限资源和初级平台下发展适合现有市场的产业,推动富民产业向集群化集约发展。另一方面,以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积极实施土地、宅基地、林地的确权,通过土地流转、宅基地流转等,鼓励农村人口特别是脱贫群众离开土地参与城镇化建设,“在就业中脱贫、在就业中学习致富本领”。同时,为有乡土情怀、立志于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的人才,创造创业的有利条件,推动人才的流动、回归,实现乡村振兴下的人才、市场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此外,市县两级城区要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通过增强龙头企业的牵引能力和就业吸附能力,满足人口向城镇流动的基本需求,实现农村群众到城市“能就业、生活好、可宜居”。同时,在农村进行大片土地、大宗资源整合和配套,以“人才需要啥就提供啥”为原则,为乡村振兴人才大展拳脚提供机会和资源。
“总体来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注点要发生变化。要完成扶贫对象向产业工人、致富带头人的观念转变,要完成扶贫产业与富民产业、现代工业化与现代农业产业化配套结合的认知转变,要完成人和人才就业、创业相互流动转化的思维转变,不搞产业和人才的拉郎配,积极提升城镇就业资源和农村资源实现优质化,满足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双向发力的叠加作用,谋划更长远、更务实的濮阳市乡村振兴目标。”余广庆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客户端下载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