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app官方-m6米乐网页版>>专题策划>>时政专题>>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

字里行间的文明密码①|宋镇豪:世界记忆名录中的甲骨文遗产-米乐app官方

2023年02月16日10:33 | 来源:
小字号

  编者按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古文字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2023年2月17日,安阳殷墟,“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活动开启,寻访汉字之源,盘点河南文化资源,阐释古文字等历史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信息。围绕这一主题,大河网学术中原推出特别策划“字里行间的文明密码”,通过专家学者阐释古文字里的秘密,揭秘中华文明密码,寻绎中国精神之缘起、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之由来。

  甲骨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2017年11月27日入选通知。(图片由作者提供)

  甲骨文出土于中国河南省安阳殷墟遗址,属于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殷商王都内王室及贵族人群的占卜刻辞与记事刻辞,刻辞载体主要是牛肩胛骨和龟甲,也包括其他动物的骨骼。甲骨文与敦煌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纸质写本文书、西域汉晋简牍、清内阁大库明清档案,被誉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四大新发现。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传承着真正的中国基因,可以据以追索中国上古史的未知,窥探三千年前殷商社会生活场景,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延伸历史轴线。甲骨文是生生不息汉字和汉语的鼻祖,也是寻绎中国思想之渊薮、中国精神之缘起、中国信仰之源头、中国传统文化特质与品格之由来、中国艺术美学之发轫的最真实素材。

  据以寻绎中华文明由来的汉字鼻祖

  甲骨文是世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五大自源古典文字之一,堪与西亚两河流域发现的距今5500年左右的泥版楔形文字、北非尼罗河口发现的距今5000年前的古埃及碑铭体圣书文字及后来衍变出的纸草僧侣草体文字、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古印度印章文字、美洲民族公元初期发明的玛雅文字等交相辉映。

  甲骨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学界期盼已久。早在2006年8月在河南安阳“庆祝殷墟申遗成功及yh127坑发现79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就吁请国家立项,启动甲骨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10年5月21日,全国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正式确定国家档案局为申报归口管理单位,适时启动申报程序。同年8月底,在台湾的史语所也主办了“甲骨文与文化记忆论坛”。国家图书馆则组织专家学者多次研讨申报甲骨文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及有关标准制定和实施办法。随着国家有序提交的全局性安排,在教育部等相关部委的积极推动下,甲骨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于2016年正式提交,2017年10月30日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审,成功入选,11月27日收到入选通知与相关证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11家甲骨文藏品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真正确认了甲骨文遗产的世界意义和国际地位,肯定了甲骨文对东亚古典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过的悠远影响,对甲骨文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推进作用,其实也意味着流散海内外各处所有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都应归属于世界记忆遗产。

  我们已经知道,甲骨文是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甲骨文的单字量约4000多个,其中约1300个见于现代汉语字典,其余2000多个大都为消逝的人名、地名和祭祀名等,但其词性词义大都可据文例语境而基本得知。甲骨文语言是汉语的母语,内部有一个比较规范的表意语音系统,形声字就已占到40%以上,成为中国秦汉以后汉藏语系的重要源头。由于甲骨文的发现,使汉语言学的原初形态和汉语语法的早期特点已经由很难讲清,变得可资精细厘析。甲骨文的文辞体式,有比较健全成熟的一个自成体系的语言、语素、词汇、句法和语法范畴,与现代汉语语法构成一脉相承,现代汉语语法的词类,如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疑问词等,在甲骨文中已经基本具备。

  探知殷商文化的丰富史料

  甲骨文时代属于商王国后期,历时商王盘庚迁殷至帝辛凡8世12王共273年,出自3000多年前殷商王朝特殊人群之手,包括商王、贵妇、王室成员、卜官、贵族、各方巫师、地方要员等。这些人群以特有的占卜文例形式(通称甲骨卜辞)或记事文例形式(通称记事刻辞),在龟甲兽骨上写刻下贯以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信仰追求的居常生活事象,记下了真实存在的商王室谱系,记下了大量的神名、先王先妣名、贵显人物名、诸侯方国君长名、部落族长名、外交使者名与神话传说人物等,揭示出王位继承法与婚姻亲属制的特点,王事与臣属活动的政治景观,重大事件中的人物思想情感表现,商王与诸侯方国的关系,官僚机构与职官的职掌,社会生活中权贵与平民、奴仆的阶级结构,经济产业的管理者与手工业劳动者的等级关系,不同族群的宗教意识观念,军事战争中的武官、军队组织、武器装备和攻防行事,丧葬祭祀中人殉人祭者的身份、社会地位及其与墓主的关系,使商代成为有出土古文字记载的信史时代,填补了史书的缺载。

  甲骨文中记下的商王国政治疆域地理架构以及相应的内外服制度,可资了解当时社会的阶级分层、政体架构和国家管理形式,最高统治者是商王,商王之下有一批内服辅政官员,统领着一个较大的官僚集团,为商王提供咨询和负责处理具体事务。其中卜官集团,负责为商王提供宗教祭祀方面的决策参考,利用神灵力量影响政事裁决。地方族落或基层地缘组织总数有数百个,由各个宗族的族长负责最基层的管理。在法律刑罚方面,有一套墨、劓、刵、刖、椓的“五刑”系统。商王朝周边方国多达上百个,方国君长是商王朝外服官构成的主体,有的方国与商王朝时敌时友,军事征伐的记载甚多。商王朝的武装力量构成体制,分为王室军队、诸侯方国军队及“兵农合一”的非常设“族兵”三大类。

  甲骨文中有不少风霜雨雪的气象及水旱虫灾的记录,还记下了流星雨以及发生于公元前1200年前后的5次日食,是古气候与古天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还有许多野生动植物及猎获象群的记录,可资研究黄河中下游地区自然生态与历史地理环境的变迁。甲骨文中把一年分为春、秋两季,实行一套适合农业定居生活的以太阴纪月、太阳纪年的阴阳合历,平年十二月,闰年十三月,有大小月之分,如单月称“小月”(山东博物馆藏8.110.17)、“小一月”(《符》1)、“小三月”(《东北师大》13)、“小五月”(《合集》21637)、“小生七月”(《合集》7791)等,与今称偶月为小月恰相反。闰月的安排采用年终或年中置闰,以调节太阳年与朔望月的关系。有表示一天内不同时段的“旦”“大食”“昼”“小食”“昃”“市日”“暮”“昏”“爇”“住”“夙”等“时称”单位词。由甲骨文并结合殷墟考古发现知道,当时的粮食作物种类有粟、粱、黍、麦、稻、大豆等所谓“六谷”。为求农作物丰收,有祭风宁风、止雨御涝、祈雨焚巫尫御旱灾及宁息蝗灾等农业祭祀行事。当时社会的宗教分野,主要分为最上层上帝、中层天地间祖先神和自然神祇、最下层鬼魅世界三大信仰系统。对先王先妣的祖先祭尤为隆重,可分特祭、临时祭、合祭和周祭四类。

  甲骨文中还有名类繁多的建筑称名,四合院宫殿建制合居住、祭祀、行政为一体,宫室与池苑相辅相成,已开后世宫廷与皇家园林相系的先河。有称为“右学”“大学”的年轻子弟就教的学府,是中国传统“学在官府”的最早源头。甲骨文记有20多种乐器名,10多种不同祭歌名,不同形式的武舞与文舞名,乐师“多万”和众多舞臣的专事分工,反映了当时器乐与音乐、舞蹈的发达状态。还有50余种病患记录,如以现代医学分科则分属之内科、外科、口腔科、传染病科等,有关疾病的治疗、药物、针灸等数者兼备。甲骨文中还有“疾人”“乍疫”“疾年其殟”等最早关于瘟疫的记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疫病的群体性、季节性和突发性特征,以至发生、传播及危害性已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又有“御疫”“御众”、殴驱疫鬼、“宁疾”以求消除疠疫等消极的巫术行事,也有隔离防疫、禁止谣传、熏燎消毒、药物医防、饮食保健、洒扫居室、清洁环境卫生乃至必要的刑罚惩处等理性、积极的防控办法。在疠疫瘟疾猖獗之际,人们并非束手无策,而是通过国家行政、社会群防、运动保健等方式,抵御疫病侵害,形成了许多预防疠疫传播的社会风尚和习俗,其内容涉及环境学、营养学、药物学、卫生保健学、心理学、体育学等方方面面。

  甲骨文也为现代书法艺术界提供了舒展才华的新天地,甲骨文书体造型与行文走笔具有的高起点、合规度、具变宜的书法要素,先声正源而导流后世书艺,其刀笔、结体、章法三大要素,显出早熟性的特色,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晚后书学的流变,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滥觞,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美学原则和共同心理,即平和稳重的审美观,强弱均衡、节奏有序的心理意识,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人们在观赏文物旧迹,上追殷商神韵之际,立意于艺术构思,在真、草、篆、隶、行等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上别开生面,创立现代书艺新门类,为书坛文苑添彩增辉。

  甲骨文遗产研究、保护措施建议

  河南是甲骨文的故乡,除安阳外,在郑州、洛阳等地均有出土,更应有所作为。近百多年来河南出了许多知名学者,奠定了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的基石。新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甲骨等古文字与古文明的探索,国家有关部门启动了“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河南也是置身其间。现在大环境有这样的机遇,河南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应该要研究制定一个全省甲骨文与殷商文化研究的纲要和配套实施的细则,聚集全省专业力量,将此做大做强。希望在有关部门的组织筹划下,落实人、财、物以确保计划的实施;要有远期规划和近期目标,按部就班,有序推进。

  要重视甲骨文全息性整理研究,“清清家底”,就河南来说,国家有关单位所藏非考古发掘品计1500片左右,而民间收藏情况的摸底调查,不容忽视,可能有上万片以上,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

  要重视和扶持权威的、接地气的、有计算机专业技术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的甲骨文大数据信息处理共享平台的构建,但要节省财力,避免重复建设。由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持运行的长期工程项目“殷契文渊”,是当今真正公益性服务的甲骨文大数据平台,已建设多年,在学界有一定影响,大力扶持必能有更大成就。

  要重视“绝学”“冷门”学科考评体制的创新,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合理使用。甲骨等古文字研究是慢工出细活的工作,一些大型的、工程性项目的研究,需要长久专注,不能追求成果产出“短平快”,否则就很难出学术精品,也很难培养、吸纳高水平、有奉献精神的学者。新形势下,要重视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建立正向、合理的有利于冷门学科发展的学术考评机制。

  (作者:宋镇豪,系“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甲骨学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本文原发于2022年9月13日河南日报)

(责编:辛静、杨晓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卢旺达留学生爱吃中国妈妈包的饺子
  • 惊艳!用中国传统色打开锦绣山河
  • 新年迎好运!"七彩祥云"现云南大理
客户端下载
返回顶部
网站地图